首页会务活动正文
2025-08-13
中国、塞拉利昂“一带一路”金色十年高质量发展交流座谈会

 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非合作的重要指示精神,积极响应“一带一路”高质量发展号召,我会于2025年8月13日下午,联合工业碳利用分会秘书长王玉凤,共同组织召开专题交流会,邀请塞拉利昂项目合作方及我会成员单位共商在塞建立产业集群、打造中非合作示范园区的创新路径。

  会议伊始,李小军会长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是经国务院批准,国家发改委牵头组建,成立于2006年初。我会的宗旨是立足国内、面向国际,加强沟通促进发展,为政府决策服务,为企业发展铺路。推进国民经济重要发展战略、规划决策科学化、促进产业发展是我会重点工作方向。

  李小军会长说,产业创新集群分会以产业创新为主题,组织高科技创新型会员企业,聚焦科技创新、产业升级、集群开发、产业链、供应链安全、服务于国家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产业化、推动创新产业项目落地、推动创新产业集群开发和基地建设、推动智慧化城市建设、推动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相关的产业项目对接等。针对中非合作,他指出:“塞拉利昂项目是落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实践,分会将持续关注中非经济产业协作,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全方位支持。”

  项目核心负责人邹毅结合《塞拉利昂项目建议书》内容,详细阐述了塞拉利昂的产业投资机遇与合作框架。他指出,塞拉利昂作为西非门户国家,拥有200亿吨铁矿储量、8200万亩可耕地及年均2000小时的光照资源,但面临粮食短缺、电力匮乏等挑战。

  针对此,项目提出“公益+商业”双轮驱动模式:

  1.公益锚点:以粮食安全、能源保障、生态保护为优先目标,通过规模化农业、光伏电站建设缓解民生痛点;

  2.商业闭环:依托铁矿开发、钢铁产业全链条布局(采矿-冶炼-制造-输出),反哺公益项目可持续性,形成“资源开发→产业增值→民生改善”的闭环。邹毅进一步介绍,项目的商业模式在资源开发基础上,整合技术输出与金融支持,构建跨国产业联盟。通过引入现代化采矿技术和绿色冶炼工艺,提升资源利用效率,同时打造本地化制造基地,推动产业链延伸。

  项目计划联合国际金融机构,为公益板块提供低息贷款和专项基金,确保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实现。他强调,这一模式既能破解当地发展瓶颈,也为中非产业合作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创新范例。

  邹毅特别分享了中国庆华钢铁公司在非洲的落地经验,强调“技术赋能+本地化运营”的重要性,并提出在塞拉利昂建设500万吨级钢铁厂、临港产业园及零碳首都新区的三阶段规划。

  中国农垦集团原副总经理严国辉指出,邹毅先生深耕非洲40年,对区域产业协同的深刻理解可为产业链组织提供关键支撑:“从农业机械化到生态修复,从铁矿开发到人才培训,需构建全生命周期评估体系,确保企业‘走出去’行稳致远。”

  产业创新集群分会副秘书长王彬提出,中国新能源、低空经济、生物医药等新质生产力可为非洲提供转型动能:“例如,塞拉利昂的光伏资源与储能技术结合,可打造西非清洁能源中心;森林与旅游资源开发则需引入生态保护标准,实现绿色发展。”

  理事单位亿欧集团海外负责人张乐透露,该集团已推动我国优秀移动支付企业落地刚果金,并正组建非洲新基建资源库。他表示:“希望深入对接塞拉利昂钢铁、农业领域需求,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,助力中非数字与实体产业融合。”

  李小军副会长在总结中强调,中非合作需立足“人类命运共同体”理念,将中国产业优势与非洲发展需求精准对接。他指出:“塞拉利昂项目将是我会推动‘一带一路’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,通过复制深圳特区经验、整合国际多边资源,可形成‘中塞主导、全球参与’的开放生态。未来,分会将持续搭建政策对话、技术共享与投融资平台,带动更多企业实现中非合作价值共创。”

  此次交流会标志着中非产业合作迈入新阶段。与会各方达成共识,将以塞拉利昂项目为起点,探索可复制、可持续的国际化发展路径,为全球南南合作与南北协同贡献“中国方案”。

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产业创新集群秘书处

二〇二五年八月六日